上海旧改地块“老大难”碰上最年轻团队:7位青年能否获得315位居民信任?
6月,上海进入梅雨季。一个工作日下午,趁着阵雨间隙,黄浦44街坊旧改征收办的年轻人们出动了。和往常一样,他们要去街坊里兜一兜,和居民们话话家常,收集大家对征收补偿的想法。在上海各大旧改基地里,很难找到比
6月,上海进入梅雨季。
一个工作日下午,趁着阵雨间隙,黄浦44街坊旧改征收办的年轻人们出动了。和往常一样,他们要去街坊里兜一兜,和居民们话话家常,收集大家对征收补偿的想法。
在上海各大旧改基地里,很难找到比他们更年轻的征收团队:见习项目经理严冰只有26岁,带的6位“老兵”,平均年龄也只有30岁出头。
44街坊纵深不过百米,因规模太小被纳入“零星地块”,是上海旧改的“老大难”。街坊里只有82个权证,征询居民意见时,一个权证的一张票就占到1.2%,每户人家的“声音”都很关键。
有一种观点认为:征收主要和基层居民打交道,有经验的老师傅更得心应手。
当“老大难”地块遇上最年轻的征收团队,会有哪些碰撞?年轻人能不能得到街坊居民的信任?
位于新天地的黄浦44街坊,沿马当路一侧只有百米长,规模很小
“能帮一点是一点”
跟着经办人余永鑫去看望91岁孤老袁娴凤时,她正坐在家里读报。
敲敲门,等了半晌,行动迟缓的老人才打开门,热情招呼着。因为找房子的事,她和余永鑫已经非常熟络。
“前后帮袁阿姨看了几十套二手房,暂时还没有特别满意的。”余永鑫笑说,自己好像变成了房产中介。好在他只有26岁,干劲十足,只要有空就用手机搜房源,碰到合适的就去现场“踏勘”。
袁阿姨的情况,在44街坊有些特殊。第一次接触时,老人就表态同意征收,但有附带条件:“我搬家后还要住一楼,要在附近安置,超过一公里也不行。”
看似挑剔的要求,背后也有无奈。
袁阿姨在街坊里住得还算宽敞,屋子分上下两层,一共40多平方米。因为年迈,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不去二楼,便把一楼用作起居,床距离灶台只有两三米。街道和居委会还帮忙铺了软垫,装了扶手栏杆。
对袁阿姨来说,住所虽然简陋,但还算方便,况且自己从小住到老,对老房子很有感情。她本人并不想搬走,得知邻居都迫切想要改善居住环境,便表示愿意配合。
袁阿姨家有上下两层,但如今生活起居都在一楼
街道和居委会给袁阿姨家里铺上了软垫
袁阿姨因为年迈行动不便,平时走路就靠扶手支撑,几乎不出门
一般来说,居民搬家在第二轮“是否接受改造方案”征询生效之后才开始,而且房子也是居民按照自己的喜好找。
44街坊才通过第一轮“是否愿意改造”征询,搬家还为时过早,余永鑫却已经愁坏了:44街坊地处上海最繁华的商圈新天地,周边房价高昂,要找到合适的房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袁阿姨年纪大了,自己肯定找不了房子。
“人生最后一站路,希望安稳一些。”第一次见面时袁阿姨说的这句话,被余永鑫深深记在了心里。他和征收办的几个年轻人一合计,决定主动服务、提前服务,早早帮老人看房子,还联系合作的房产经纪机构一起帮忙找。
照顾袁阿姨的蔡菊英阿姨,已经80岁了,平时靠给邻居做家务,换取微薄收入。她是44街坊的租客,并不纳入此次征收补偿范围。
考虑到蔡阿姨经济困难,征收办的年轻人们偶尔请她来打扫办公室,每个月自掏腰包,凑钱给蔡阿姨“发工资”。
“街坊里住着的大多是老人,我们把他们当爷爷奶奶看待,能帮一点是一点。”严冰说。
“要亲和但也要有坚持”
为了更好地和居民沟通,“85后”经办人乐文豪特地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因为性格亲和开朗、共情能力强,对接的居民们不少都愿意和他“掏心窝子”。
“对于征收我完全支持,但房源帮我再想想办法。”65岁的居民陆亚芳老远看到乐文豪就热情地打招呼。一碰面,两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站着聊了20多分钟。
街坊里没有单独的厨卫间,陆阿姨平时烧菜就在走廊,两年前刚给自己装了电马桶
陆阿姨的家在二楼,每天要上下几遍的楼梯,倾斜度将近70°
因为儿子一家住在奉贤,陆阿姨便想搬到附近。44街坊的安置房源在松江和青浦,和陆阿姨的需求不匹配,她就想请乐文豪帮忙“安排”一处奉贤安置房。
陆阿姨是个热心肠,在街道里当志愿者,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家住二楼的她,爬起几乎垂直的楼梯,也是流畅自如。
前些年,陆阿姨就盼着旧改,今年4月份启动一轮征询时,便已经把大部分行李都打包好了,就等着签约搬走。她还建了一个微信沟通群,里面是十几位老邻居,征收一有动向,就发在群里,方便大家查看。
“住在这里,有时候我都难为情。”陆阿姨说,因为街坊实在是小,垃圾厢房都没地方造。晚上垃圾车来了才能倒垃圾,来不及的街坊邻里只能放在路边,“新天地里来来往往的人和车很多,我也怕人家指指点点,说上海这么大的城市,怎么还有不文明行为。”
在乐文豪对接的居民里,陆阿姨是最支持工作的一位。每次来收集征收意见时,两个人都聊得很愉快。
面对陆阿姨的再三请求,乐文豪有些为难,想了想还是坚定地说:“阿姨,您是我对接的第一个居民,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人好又热情,但安置房源是定好的,规定要遵守,我不能突破规则。”
“干征收要有亲和力,但也要有所坚持。现在是阳光征收,公平公正公开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乐文豪告诉我,他已经给陆阿姨想好了解决方案。经过估算,陆阿姨如果选择货币安置,征收补偿款完全足够在奉贤购置一套新房。
“倒背如流是基本功”
亲和、热情、有干劲,这些标签能不能获得居民的信任?面对我的提问,严冰回答:“信任是基于专业能力,和年纪无关。”
44街坊的征收事务由黄浦区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负责,干征收工作37年的征收总监、全国劳模张国樑负责统筹,配备一位颇有经验的项目经理。为了让年轻人充分锻炼,大学毕业两年加入征收队伍的严冰,作为见习项目经理常驻基地,承担日常的征收管理工作。
在繁华商圈新天地,黄浦44街坊因为破旧而显得格格不入
让新鲜血液和高学历人才充实征收队伍,黄浦一征所早于2007年便在全市率先探索。
“更深一层考量,是培养一批旧改公平公正公开理念下成长的原住民。”张国樑说。在15年的坚持中,年轻人踏实、真诚又敏捷的模样,获得不少居民点赞。
“接了这个地块,有些‘压力山大’,一刻也不放松。”严冰说。
这位穿着时髦的帅气小伙,有着超越年龄的稳重和细致,已经能独当一面。严冰表示,零星地块考验的是征收工作的精细度,在小地块里,要是有15户居民因为工作没做到位而投了反对票,那征收就没法顺利推下去,损失了其他居民的利益。
今年4月,44街坊的征收补偿方案意见稿公布,经过两个月的公示、座谈、听证,方案不断调整优化。
补偿方案和所有修改的条款,严冰倒背如流:“政策条例是基本功,这是我们和居民交流沟通的基础。”
44街坊首轮征收签约率是97.62%。没有签约的一户居民,不仅不配合,还当场拍了桌子:“想让我家搬走,这是迫害!”
严冰四处打听,发现这户居民并非不想被征收,而是因为曾和街道有矛盾,所以想拿到更多征收补偿款。经过经办人和居委会反复劝说,解读政策之后,这户人家态度有些松动。
44街坊的评估均价还没出炉,严冰便按照周边街坊的征收评估价,粗略算了一笔账:这户人家的房子面积很小,只有10.2平方米,所以和面积相关的评估价格、价格补贴和套型面积补贴“三块砖头”补偿不高。在全部的征收补偿款里,签约、搬家等各类奖励费用几乎占了一半。
“征收补偿款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增加,奖励费用却可能变少,对你家来说,拖得越久越不划算。”严冰劝道。用了一个月,这户人家逐步冷静下来,开始配合征收工作。
因为年轻人的加入,44街坊增添了不少活力,也为居民几十年的“新居梦”带来曙光。走出老街坊,回到熟悉的马当路上,对面的商务楼流光溢彩。
我想,在不远的将来,就在马路的这头,景色或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