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老旧小区加固改造注入历史文化元素改出特色留住乡愁
“一走到小区门口,就能在涂山路七巷文化墙上看到李宝琴、霍桂霞这些泗州戏名角的画像,就想起以前的那段日子,心里痒痒的,忍不住哼上两句。”日前,类似这样的感叹声,记者总能在老旧小区改造不久的二麻小区里听到
“一走到小区门口,就能在涂山路七巷文化墙上看到李宝琴、霍桂霞这些泗州戏名角的画像,就想起以前的那段日子,心里痒痒的,忍不住哼上两句。”日前,类似这样的感叹声,记者总能在老旧小区改造不久的二麻小区里听到。
近年来,蚌埠市持续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老旧小区改造出新,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刷刷墙、种种草,更多的是像二麻小区这样,与周边历史和人文环境高度融合的“整旧如旧”,为老旧小区注入了文化元素,为居民留下记忆守住乡愁。
进巷子犹如走进戏院
3月18日,记者来到涂山路七巷巷口,抬眼便望见“艺苑巷”三个字,整条巷都是白色的墙面,青黛色的小瓦。沿着东墙向北前行,可以看到墙上的图案,表现的是泗州戏的起源、代表性人物等,一步步见证了泗州戏的发展历程。西墙则展现了民间泗州戏文化,时间一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二麻小区所在的涂山路七巷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不少泗州戏剧团职工也聚居巷内,因此居民传唱泗州戏盛行一时,至今不少人仍念念不忘。在该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禹会区住建局征集了社区居民的意见,之后大庆街道锦上社区精心收集了照片、老物件等,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巷内,建成了现在的“艺苑巷”,成就一处引人注目的靓丽风景点、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大庆街道锦上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君告诉记者,文化墙建设以及戏曲培训班都得到共建单位安徽省泗州戏剧院的大力支持,下一步准备请该剧院的专业人员为社区泗州戏陈列室建设提供咨询,并将继续完善巷内亭廊、LED屏等便民设施。
漫步小区可追忆当年
“我今年已经90多岁了,195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淮委水科所,就住在治淮二村,那时候电线乱糟糟的,也没有沥青混凝土路面……”3月18日,治淮二村老住户毛世民边走边向记者讲述治淮经历及小区历史,“你看现在多好,尤其是墙上有好多治淮老照片,上面好些都是我的老同事。”
治淮二村最早建于1959年,辖区有多家治理淮河的单位,安徽水科院、淮委医院、疏浚处、淮河轮船公司等,因此得名。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了治淮二村小区,现归治淮街道光明街社区所辖,共有住宅20栋。
2017年,治淮二村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先后实施了小区绿化、亮化改造等。2020年小区成立了业委会,选聘了物业公司。2021年7月,再次进行提升改造,并新建复原了治淮精神文化墙及文明院。
治淮街道光明街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王芳告诉记者,小区内至今仍有大批新老治淮人,说起治淮精神总能引发共鸣,所以就以此为重点进行了改造,希望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区事务,投身蚌埠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与历史文化融合
蚌埠市博物馆顾问、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郭学东认为,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与时俱进。这些宝贵的财富更应该服务现在和未来,并结合地域文化及实用性。他还表示,当前这种能够把传统传承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改造相结合的老旧小区改造,是很好的探索,值得借鉴。
“近年来,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种思路,我们在建设之初就已经考虑,提前预留了资金和工程量,并充分争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力争一小区一方案,一小区一特色。”禹会区住建局工程科科长李钰恒说,“这样不仅用活了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也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老旧小区改造与历史文化融合,龙子湖区住建局局长刘磊告诉记者,道路整修、管道改造、外墙粉刷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固然需要,这是老百姓的基本要求,但这种改造是所有老旧小区改造的共性,还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历史文化。老旧小区改造不植入历史文化元素,硬件建设再好,小区也是没有特色的,居民心底里难有归属感、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