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探索老旧小区连片提升模式

加固卫士 阅读:365

荔湾区是典型的广州老城,老旧小区与历史文化街区点面交融,一片片微改造带动文商旅创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近日,在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年度评估会议上,荔湾区以综合评估A类、总分榜第一名的成绩走在全市前列。

恩宁路南北两侧,一边是熙攘的永庆坊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一边是静谧的丛桂、谊园等居住社区,活力商圈与市井烟火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功能复合的15分钟生活游乐圈。伴随着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地开展,去年,该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换挡提速,截至目前,已完成接近90%工作量。

荔湾区是典型的广州老城,老旧小区与历史文化街区点面交融,一片片微改造带动文商旅创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近日,在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年度评估会议上,荔湾区以综合评估A类、总分榜第一名的成绩走在全市前列。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微改造折射城市建设的精度与治理的温度,更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荔湾区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绣花功夫”“共同缔造”“四共机制”等方法论为微改造作出引领示范,一次次浪潮后,也为荔湾积淀下丰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城市更新是对风貌肌理的更新,更是体制机制、策略方法的深层次创新,城市不仅要环境向新,更要文化向美、治理向好。

城脉传承历久弥新

在老城荔湾,城市风貌新旧混搭自成风格。摩天大楼不是城市画框里的背景板,历经岁月的水边民居、西关大屋、庭院祠堂……一砖一瓦无不是历史环境的厚重承载。在永庆坊、泮塘五约等改造项目初见成效后,荔湾逐步串点成面,将散落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老旧民居、小区,以基础设施对标的高标准实施微改造。

泮塘路两侧,一街之隔天壤之别。在路西湖畔园林文艺街区的对比下,路东的老民居已在岁月的流逝中黯然失色。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泮塘一带原本是老广州城外西郊的连片土地,后期因城市建设被分割。为恢复延续泮塘地区的城脉、文脉,区住建局启动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特别将泮塘三约微改造项目命名为“西关记忆”,将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擦亮西关文化品牌。

在三约里穿街过巷,隐藏在一排排低矮民房中的“燃藜”“攀桂”老牌匾依稀可辨,“泮塘”原有望子孙“入泮”(入学宫读书)成才的美好愿景,而“燃藜”“攀桂”也正是学子勤奋苦读科举登高的寓意。

“西关记忆”微改造项目完好保护了老牌匾,给后人了解泮塘及其进取崇文的精神留下“印证”。荔湾区城市更新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微改造以恢复传统街巷格局为切入点,通过“一脊三径”塑造有温度的生活路径,除保护老牌匾外,改造还将泮塘地区独特的“泮纹”图形恢复,石坊门、麻石街、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也将保护、修复如初。

在恩宁、丛桂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荔湾区住建部门重点打造社区文化节点,建造能融入环境的街区景观,如在老旧小区外墙上手绘历史文化街区长卷,将李小龙故居、永庆坊、詹天佑故居等文化符号以写意的图画生动呈现,形成颇具特色的记忆点。

此外,荔湾对于詹天佑等名人故居重点保护活化,如在故居附近打造詹天佑广场,供附近居住区居民休闲娱乐,采用火车坐凳、轨道树池座椅等设计,突出地区历史时期杰出人物的风采,加深地方文化辨识度。

荔湾区有着14片历史文化街区,数量位居广州市各区之首。在骑楼遍布的岭南魅力街区中,不少老旧民居也亟待再度焕发容光。坚持保护旧城肌理、留住西关记忆,荔湾在保护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以同等标准改造周边老旧民居、小区,让两项工作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将历史记忆融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避免了小区环境同质化,留住了鲜明的在地文化特色。

共同缔造、日益演进

午后的阳光穿透枝叶洒在彩虹色塑胶步道上,周门社区街坊们在树荫下的休闲广场中聊天,小朋友们在秋千、摇椅上玩耍。这是人们每一天的日常,也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在设计师的组织下,园中园街坊们将这些日常记忆描画在一面重新粉刷的墙上。“社区里”“彩虹间”“榕树下”三大主题绘画,画出了社区的历史与当下,彩虹桥、“玻璃屋”、邻里花园,街坊们在树下对弈、石桌饮茶,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被描画在“剪纸墙”上。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荔湾分院规划负责人徐策介绍,在园中园社区打造岭南剪纸百米艺术长廊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一次新尝试,活动以街坊邻里共同缔造为目标,将“非遗剪纸”效果创造性转化为能让众人参与的墙面涂鸦艺术形式。活动期间,街坊们还制作了不少剪纸作品,一幅幅剪纸、一面面壁画浓缩了点滴的社区生活,加深了邻里间的互动,也让设计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了大家对小区改造的需求和想法。

作为全市率先启动共同缔造机制的荔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的先行先试下,这项机制也逐步推广到该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在去年荔湾区住建局出台的老旧小区工作机制文件中,提出每个项目对应成立一个共同缔造交流平台。

民生事靠前办,大家事商量办。走进金花街裕兴苑小区大门,迎面进入视野的邻里花园堪比公园美丽——清池浅塘、游鱼锦鲤、绿茵芳菲。不仅如此,整齐的电动车棚、干净的垃圾房……触目所及皆完善,全不像一个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十年来,裕兴苑业委会与业主积极实践居民自治,以邻里花园共同缔造为契机,业委会联合热心业主主动为花园建设出资献策——涌现出友情赞助花木的卢姨、主动捐赠铁椅的罗叔等一批牵头社区营造的业主们。

从开始的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到今天的户外活动、入户调研、街头工作坊等,荔湾社区共同缔造的形式不断演进丰富,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愈加深入调动其参与度和能动性,各种活动给予了居民们畅所欲言的多种渠道。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一场硬件更新的过程,从征集意见到长效运营,其体现全过程民主的共建共治共享正是对“绣花功夫”的生动诠释。共同缔造本身也不仅是一种沟通机制,在荔湾的很多社区里,更多人将共同缔造化成了行动,聚成了合力。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王劲认为,在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中,共同缔造机制不能“一刀切”复制,但一定要用心用力去推广。“不同改造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共同缔造既不能一概而论,更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一段时间甚至一代人的周期去培养。”王劲说。

完整社区连片提升

机制在持续创新,社区也随之不断成熟。荔湾区老旧小区改造从补足公共服务短板进入到全生命周期建设及长效管养阶段。去年,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邻里花园、网球场、议事亭、剪纸墙……周门片区的老旧小区密度恰当,为街坊活动和文化设施建设留下充足空间。小区内长者饭堂、颐康中心、武术馆、玻璃屋居民议事厅等功能性空间一应俱全。此外,小区北面与中山八路接壤,东面可通往荔湾路商业街,医院、学校、幼儿园、菜市场、商超等综合服务板块发达,是名副其实的烟火气聚集地。

中山八路对面的泮塘三约也是人气熙攘的旺地,四周商圈景区齐聚。荔湾区城市更新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西关记忆”项目将充分活化利用三约内20余间公房资源,引入社区快递、医药、老年康养等商业网点服务,优化功能布局,建设“服务+社交+生活”的全景街区和完整社区。

城市更新项目固然有着千差万别的资源禀赋,但在民生服务保障方面却有着相同的底线。荔湾区作为千年商都承载地、岭南文化发祥地,服务业发达、民生资源优势明显,功能健全的综合城市服务给辖区居民带来了便利。新旧小区资源共享,资源要素畅通流动。

乘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的东风,荔湾老旧小区也将享受更多商业、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形成成片连片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接下来,荔湾将打造西关慢行系统,串点成片引导空间整体提升。包括构建西关慢行导视系统,强化街区标识系统设计,加强道路重要节点设计等,串联老城各片区改造成果,形成系统性、有主次、有“迹”可循的城市风貌路线图。

完整社区的建设离不开载体的打造,让载体继续呈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也离不开路径的构思。从微观的建筑本体,到中观的历史街区,再到宏观的城市连片区域,荔湾老旧小区改造将历史文化记忆与现代都市生活有机融合,是老城市新活力的有形载体和集中展现。

点击查看全文
下一篇: 江苏徐州改造130个老旧小区 重点加强质量和安全管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固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找加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专业加固公司在房屋加固中常用的五种建筑结构加固技术
鹏驰建筑
房屋加固改造施工中混凝土梁柱的加固处理建议
鹏驰建筑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加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河南星亿建筑
城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份杭州市攻略全知道!
鹏驰建筑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民们实现“乘梯梦”
加固卫士
在武汉东湖有座老小区,绵延民房藏在树林里,朴素环境像回到80年代
加固卫士
呼和浩特玉泉区老旧小区改造进展顺利 预计8月底全部完工
加固卫士
沈阳跻身首批城市更新名单,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入围的城市
加固卫士

热门标签

房屋加固 植筋加固 碳纤维加固 抗震加固 结构检测 裂缝加固 水库加固 粘钢加固 碳纤维布 堤防加固
首页>资讯>行业